走路快慢决定寿命?坦白说:50岁后,想长寿,三件事比运动更重要
1765 2020-07-27
伏天,俗称伏天儿。
今天入伏,说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了。
伏天,虽然不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,但也是中国传统岁时节令重要的一个阶段。
和二十四节气一样,三伏天的由来、寓意、计算方法、习俗,都体现了先祖的智慧,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。
三伏天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
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。
进入三伏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就越热。
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
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副高的控制下,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,使天气晴朗少云,有利于阳光照射,地面辐射增温,天气就更热。
三伏,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,最早的记载是在《史记•秦纪六》中:“秦德公二年初伏。”
秦德公是秦宪公之子,秦武公之弟。秦武公二十年(公元前678年),秦武公去世后,群臣未立秦武公之子公子白为君,而是拥立秦德公为君。
秦德公继位后,重大举措是将秦国国都迁到雍(今陕西凤翔)。公元前677年,秦德公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帝,占卜吉利后住进雍城大郑宫。这样秦国子孙可以黄河饮马,梁国、芮国都来纳贡。秦德公迁都,为以后的秦穆公时代强盛打下了基础。
秦德公二年(公元前676年),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置伏日,并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。
我们中国的汉字,一撇一捺都是故事,都是文化,三伏天的“伏”字,就有它特别的寓意。
"伏"的本意降服、使屈服,隐藏之意,如伏烦恼。
三伏,是中国特有的历法术语。
唐人张守节曰:“六月三伏之节,起秦德公为之,故云初伏,伏者,隐伏避盛暑也。”
这个“伏”,就是隐藏的意思,天气太热了,需要隐伏以避盛夏之暑气。
关于“伏”字,《历忌释》解释说:“伏者何也?金气伏藏之日也,四时代谢,皆以相生,立春木代水,水生木;立夏火代木,木生火;立冬水代金,金生水。至于立秋,以金代火,金畏于火。故至庚日必伏,庚者,金故也。”这句话使用了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。
木火土金水五行,与顺时针方向是相生的关系。
古人认为,盛夏时节,天气炎热,自然是火德大盛的时候,而火克金,同时古人认为天干和五行有对应的关系:“庚为斧钺之金”,所以有 “金畏于火。故至庚日必伏,庚者,金故也”的说法。
所谓三伏天的“伏”,也就是庚金之气受到了盛夏火气的压制,伏藏起来了的意思。
三伏的初伏10天,中伏一般20天,也有10天的,末伏10天。
关于三伏天的计算方法,需要先解释一个名词,“庚日”。
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庚日的“庚”字是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
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为初伏,第4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。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,则中伏为10天,否则中伏为20天,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
今年的“三伏”就是“加长版”,长达40天,其中“中伏”20天。
俗话说,入伏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。各个地区的人入伏这天都吃不同的食物,东北人吃饺子、甘肃人和徐州人吃羊肉,上海人吃馄饨、杭州人吃火腿……那么,你的家乡家乡吃什么呢?
关于三伏天吃饺子的习俗,一种说法是,饺子做得像元宝,寓意福气,而“伏”和“福”同音,所以就吃饺子。
入伏这天吃饺子,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,祝愿祈福之意。
另一种说法就是伏天里,人的胃口不好,吃不下去东西,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
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因为每逢伏天,人的胃口就不好,吃不下去东西,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
作者简介:陆人
大家都知道冬天是中风的高发季节,难道夏天就没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吗?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陈朝俊提醒,炎炎夏日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节,因此不可麻痹,天热时更要预防“热中风”。图/视觉中国天气热,警惕“……
夏季锻炼尽量避开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段,最好选在上午9点半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。比起冬天,夏天的清晨来的更早一点,也相对更容易早起,所以大家可以选择早起进行晨练。若是选择晚上锻炼,最好可以在7点-9点左……
前列腺癌是一种进展特别缓慢的癌症,疾病早期阶段不易发现,国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费力、腰痛、尿急、尿频、尿痛等尿道症状,主要通过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手术或者药物去势等治疗,早期前列腺癌可以治愈,晚期以保守治疗为…